“有了水上操作平台,水下充填袋就能像‘俄罗斯方块’一样紧密搭接,实现精度与效率的双提升!”一航局北海港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项目经理张乃超介绍道。
一航局广西北海港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,计划建设1个20万吨级散货泊位。2024年初,业主要求项目团队在码头后方规划出一片35.23万平方米的正方形水域,并将其改造为陆域,用作永久性堆场用地。
然而,该区域存在大量淤泥,若在缺乏底部支撑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吹填作业,极有可能出现沉降、塌陷等问题,进而影响堆场施工质量。而且吹填工程分为两期,为确保施工进度,留给一期水下施工的时间仅有3个月。面对这一难题,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快速布设水下充填袋的方案,即利用装有砂料的土工布袋,将水域分隔成185个横平竖直的单独矩形单元,再通过单点吹填的方式快速形成陆域。
“这片水域风高浪急,要想让充填袋在水下实现高精度码放,一个稳固的水上操作平台是前提。”技术研讨会上,项目经理张乃超指出。项目总工程师蔺锁柱补充道:“船舶停航时,会抛下船锚固定位置。云顶国际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不妨借鉴这个思路,用重物来固定操作平台。”
水上操作平台的设计工作随即展开。考虑到运输和作业的便捷性,蔺锁柱将操作平台设计成装配式结构。每个小平台长6米、宽0.8米,侧边设有快接插口。数十个小平台可在水上组建成大平台,不仅为物资运输、人员移动提供了充足空间,而且在一处作业完成后,还能通过小艇拖拽轻松移动至下一作业区。
为了将操作平台牢牢固定在水面上,蔺锁柱在组合好的大平台4个角上,分别安装卷扬机和200公斤重的船锚。“如此一来,操作平台就能通过抛锚、收锚实现移动和定位。”蔺锁柱介绍道。
解决了操作平台的稳定性问题,又该如何通过平台精准放置充填袋呢?对此,蔺锁柱早已成竹在胸。在水下放置填充袋如同玩“俄罗斯方块”,需有序码放。蔺锁柱在用于上方起重的电动葫芦上加装定位装置,通过电动葫芦的4条缆绳上的钩子,分别连接尚未充砂的填充袋4角。在探明水底地形后,将填充袋缓缓下放入水。随后,使用充砂机从填充袋两端充砂,同时严格把控充砂速度和下放深度。在填充袋下放过程中,根据定位间歇性调整缆绳,待填充袋精确放置到位,电动葫芦便收回钩子,与填充袋分离。如此循环往复,就能像搭建“俄罗斯方块”一般,垒出密实的“城墙”。“有了操作平台后,云顶国际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可以按照分隔好的区域移动平台,实现连续作业,施工质量和效率都有保障。”蔺锁柱解释道。
2024年1月28日,水上操作平台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。固定、充填、下沉、移动,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,项目团队仅用30天,就顺利完成了一期项目6.85万立方米的充填袋作业。与传统插桩定位工艺相比,工期缩短了31天。经严格检验,充填施工位置准确无误,搭接紧密严实,完全符合堆场用地的高质量标准。
“水上操作平台既突破了目前常规充填袋施工的局限,也为项目高质量履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看着即将交付的19号泊位,张乃超的眼神中满是骄傲。
责编:
来源:一航局